国际食管疾病学会(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, ISDE)成立于1979年,学会总部现设于加拿大温哥华,官方杂志为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 (SCI影响因子: 1.64)。ISDE长期致力于食管疾病专业领域科研及医学知识的交流与传播,推动食管疾病基础与临床相关研究,资助年轻医师的培训,是食管疾病专业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学术组织。
回顾历史,在20世纪30年代,食管癌切除术的死亡率高达95.4%,而通过半个世纪的发展,食管癌手术已逐渐成熟,更为安全。为了更好的交流推广食管外科的经验、成果,1979年,日本食管外科开创者,东京女子医科大学的中山恒明(Komei Nakayama)教授建议成立一个食管疾病的专业学术组织,并于1980年11月在东京发起了第1届学术会议,中山恒明教授将这个计划中的学术组织命名为“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,ISDE”,ISDE的组织徽章也以富士山为主体背景,极富日本特色,直到2004年才被修改。而在同一年,远在意大利罗马大学的Sergio Stipa教授,尚不知日本的此次会议,在罗马举办了第1届国际食管疾病会议,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会议的参与者多数是消化病学家和食管外科医生,大家对食管疾病相关的病理生理、病理、诊断和治疗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,并决定成立一个非正式的学术组织,每3年召开一次会议。
图1,ISDE首任主席中山恒明教授
第2届ISDE大会于1983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,此次会议邀请了部分Stipa组织的成员参加,会议提出了一个非正式的提议,即ISDE与Stipa组织的合并问题,第一步实质性的决定便是共同举办一次学术会议,著名食管外科专家J. R. Siewert教授力促了联合会议的成功举办,3年后第3届ISDE大会如期在Siewert教授的家乡德国慕尼黑举行,并由他担任大会主席,会议收到了600多份会议摘要投稿,令人鼓舞。Siewert教授为ISDE的推广和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,他最大的学术成就莫过于提出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食管胃交界癌的Siewert分型。随着两个专业组织的合并,ISDE也修订完善了专业领域。而在慕尼黑举办的此次会议,借助于地理优势,吸引了欧洲一些食管疾病学术组织的兴趣和参加,包括欧洲食管疾病研究小组(Group European Etude Maladies Oesophage, GEEMO)、国际食管疾病统计研究组织(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tistical Studies of Esophageal Disease, OESO)。会议上宣布了单项高达$10 000的资助计划,用于年轻消化病学医师和外科医师在全球范围的交流学习,共资助了5名医师。会议结束后,Siewert教授和Holscher教授以“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: Pathophysiology, Diagnosis, Conservative and Surgical Treatment”为题,撰文经Springer发表了慕尼黑会议的成果。可以说,慕尼黑会议是ISDE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,取得了欧洲学术界的认可和接受。
此时,中山恒明教授提议创建了ISDE的官方杂志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,随后的实践证明了创办杂志对学会的巨大支持作用,近年来杂志的影响因子稳步上升,成为国际上食管疾病领域主要的专业学术期刊,我国目前有3位学者在该杂志任职,华西医院陈龙奇教授担任副主编,香港大学Queen Mary医院Simon Law教授及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陈海泉教授担任外科编辑。在创建Dis Esophagus杂志后,中山恒明教授从ISDE主席任上退休,为褒奖他为ISDE的建立、推广做出的巨大贡献,学会授予他荣誉主席职位。
第二任ISDE主席、来自日本的Inokuchi教授和Siewert教授出于ISDE国际化的考虑,认为学会中日本成员比重过大,不利于ISDE的国际化发展, 按照当时比例,近80%的执委会成员均为日本学者,为改变此种状况,ISDE限制了每个国家的代表人数不超过3人。
自学会成立以来,ISDE食管疾病大会举办30余年,会议规模逐步扩大,现已成为国际食管疾病领域最具有权威性的学术会议,连续举办了13届(1980年至2004年每3年一届,2004年后每2年一届)。在第7届ISDE大会上(1998,蒙特利尔),Tom DeMeester教授出任ISDE主席,作为胃食管反流DeMeester评分标准的建立者,DeMeester被国内外学者所熟知。同期Dis Esophagus杂志选择了Blackwell Science作为新的出版商,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。前文我们提到了国际食管疾病统计研究组织(OESO),OESO由法国R. Giuli教授主导,是另一个国际知名的食管疾病学术组织,总部位于巴黎,我国知名食管外科专家张熙曾教授曾于2003年在本刊撰稿,专题介绍了OESO。 时任ISDE主席DeMeester教授一直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,希望能将ISDE和OESO合并,但他任内并未完成此项计划,直至比利时Toni Lerut教授继任ISDE主席。Lerut与Giuli在2002年5月进行了商谈,形成了进一步探讨ISDE与OESO合并可能性的备忘录,以及其它细节问题,第1届ISDE–OESO联合学术会议计划于2006年在巴黎举行,但最终未能成行,可谓一波三折,而2004年第9届ISDE大会也未能纳入OESO的会议部分。尽管由于种种原因,两个食管疾病组织未能举行一届联合的学术大会,但许多学者都希望最终能有一个全球范围唯一的食管疾病组织,专注于食管疾病的研究,更专业高效。
第9届ISDE大会选举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Andre Duranceau教授为下一任学会主席,在Duranceau教授任内,对ISDE的行政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,在学会国际化的进度上更激进于之前的Siewert教授。包括:1、将ISDE总部由东京迁往洛杉矶南加州大学(后又迁往加拿大温哥华),从此,这一由日本学者创建的组织机构正式离开日本;2、设立执行理事一职;3、将ISDE主席任期由3年修改为2年;4、为体现ISDE的国际特点,对ISDE的徽标进行了彻底修改,之前以富士山和樱花为主题的图案,被以世界地图为背景的新徽标代替。令人倍感遗憾和惋惜的是,ISDE创立者中山恒明教授于2004年6月20日去世。
2007年, 欧洲食管疾病研究小组(GEEMO)正式成为ISDE的欧洲分会,ISDE得以进一步壮大。因为出版成本增加,2012年第1期开始,Dis Esophagus杂志取消了纸质版,改为全电子版杂志。时至今日,ISDE已发展为一个国际化的食管疾病多学科学术组织,她的成员来自全世界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,会员专业极为广泛,包括外科医师、消化病学家、耳鼻喉科医师、内镜医师、放射学家、肿瘤学家、儿科医师、病理学家、基础科研人员等。
根据ISDE的计划,第14届食管疾病大会将于2014年9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,作为ISDE总部所在地,届时的会议值得期待。可以说,从第一届ISDE大会开始,日本学者就站在了国际食管疾病学术领域的前台,代表了整个亚洲的食管疾病,尤其是食管癌的研究水平。中国是食管癌大国,但在ISDE的学术平台上却少有中国学者的声音,一直难以改变日本一家独大的局面,这需要国内学者加倍努力,积极加入ISDE,更多注重国际交流。
ISDE官方网站:www.isde.net。
图2,陈龙奇副主编(左)与Siewert教授(中)及前任ISDE主席、
现任Dis Esophagus主编Duranceau教授(右)合影
图3,ISDE徽标
(供稿: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 陈龙奇 王文凭)